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一條哭泣的河流□

◆請嚴肅看待高山過度開發的惡果◆

前言:

莫拉克颱風夾帶豐沛雨水,持續蹂躪台灣中南部平地與山區三晝夜之後,引爆了高山上山洪暴發,大量土石伴隨著泥沙雨水,形成極度湍急且渾濁的惡水,重創山區部落!高雄甲仙鄉小林村的所有建物慘遭土石掩埋,造成逾千人被活埋的慘劇。這是台灣有史來最大的風災,災情也是最嚴重,比起民國48年所發生的八七水災還要嚴重,真不是一個慘字了得。

在我看來,如果說這件重創台灣中南部的慘劇,要完全怪罪大自然的無情,恐怕也不是全然的公允,原因是在於天災固然是事實,但是人們長期過度開發高山的貪婪慾念,恐怕也是難辭其咎。

最近這兩年,我因為做高畫質電視節目的緣故,在全台灣繞了好幾圈,不管是高山上的檳榔園、果園、茶園,或是散居台灣各地的溫泉區,我都為他們留下了深具魅力的景觀記錄;然而,這些記憶中美好的圖象,這幾天跟電視新聞畫面一比對,竟然讓我有恍如隔世的感覺,現場殘破不堪的情景,簡直可以用人間煉獄來形容。

台灣的風景區向來都是跟河流結合在一起,中橫公路的所有景點,東部的太魯閣、紅葉溫泉,西部的谷關,南橫的寶來溫泉,或是台東的金峰、金崙溫泉區都一樣。幾年前谷關溫泉接連遭受七二水災的肆虐,復建好幾年都還是不復舊觀,甚至有一棟新的溫泉旅館就蓋在河邊,大水一來,這棟還來不及完工的大樓,就佇立在湍急的大甲溪裡,看起來相當詭異與諷刺!

2005年為了製作《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紀錄片,我們也在谷關停留了好幾天,當時就見證且同時在思索大自然極為驚人的破壞力,不是貪婪的人類所能征服或抵擋的,著名的松鶴部落當年幾乎被滅村的慘劇,只是這一連串悲劇發生的前奏曲而已!因此,跟河流要來的土地,總有一天註定會被要回去。

如今相同的情節與悲劇,在高雄甲仙小林村、台東太麻里的嘉蘭村重演,災情更是前所未見,讓人怵目驚心,不忍卒睹。讓人不禁要問:為何人們如此健忘,從不好好珍惜大自然賜與我們的珍貴資源,謙恭有禮的與大自然互動,人們才不會遭到滅絕的命運。

㏄㏄㏄㏄㏄㏄㏄㏄㏄㏄㏄㏄㏄㏄㏄㏄㏄㏄㏄㏄㏄㏄㏄㏄㏄㏄㏄㏄㏄㏄㏄㏄㏄㏄㏄㏄㏄㏄㏄㏄㏄㏄

以下是《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紀錄片的文稿,提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讓人們有所省思。

《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上

這是一部記錄大甲溪生命的紀錄片
除了記錄大甲溪的美麗容顏外
也試圖探索大甲溪的滄桑與悲情
無情的人為戕害
徹底毀掉造物者的巧奪天工
也毀掉人們與大地彼此之間的互敬互信
人們殺雞取卵行為的背後
所招致的毀滅性反擊
正是大河無言的控訴
也讓人們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 大甲溪源頭 南湖溪
△ 二三千公尺高山孕育的活水源頭
△ 恍如上天賜與的甘露至寶

△ 七家灣溪
△ 國寶魚〝櫻花鉤吻鮭〞棲地
△ 同樣來自參天古木滌淨的清澈水質
△ 富含豐沛的生命動能

△ 武陵農場
△ 結實累累的高山青果
△ 終年浸浴日月流洩的高氧霧氣
△ 晴空下交織的果樹
△ 吸附山巒飽滿靈氣
△ 引自深山的山澗甘泉
△ 拖迻秋耕的豐澤養分

△ 汩汩狂洩的溪流
△ 澆灌每吋孕育生命的聖地
△ 貪婪的人們
△ 硬是在這片山中淨土
△ 灑下致命的調味料
△ 大地生命的源頭
△ 一開始
△ 就注定悲情的旅程

△ 梨山松茂部落
△ 超過五十度的陡坡
△ 種滿高山梨、蘋果等果樹
△ 果農陳清水
△ 承租果園種果樹三十年
△ 經歷無數次災難
△ 也感受地牛震動的威力
△ 堅持守護這片果園
△ 豐收的喜悅
△ 掩不住內心憂慮

△ 福壽山農場
△ 高山上的日出
△ 遠離塵世 氛圍獨特
△ 遺世獨立情景
△ 構築仙境假象
△ 恬靜鄉野
△ 細心呵護每個新生命
△ 美景短暫迷人
△ 禁不起一場暴雨侵襲
△ 暴雨來臨前的靜謐
△ 改變不了即將發生的悲情

2005/09/30龍王颱風登陸台灣
△ 一夕間
△ 梨山地區 狂風吹急雨
△ 4小時後
△ 菜園裡的滾滾黃泥滿溢馬路
△ 黃泥恣意漫流
△ 越過果園鬆軟表土
△ 狂洩而下
△ 任意肆虐脆弱邊坡
△ 開啟一條條新的排水渠道
△ 黃泥夾雜土石滾滾向下流
△ 霸佔馬路街道
△ 形成一條小河
△ 更大規模的黃泥瀑布
△ 直接湧向街頭
△ 土石堆成小山
△ 台八線交通完全中斷
△ 橋樑變成河道
△ 暴雨完全失控
△ 承載所有苦痛的大甲溪
△ 接收崩落土石的濫泥
△ 轉化成黃橙橙的淚水
△ 暗自啜泣

△ 暴雨間歇
△ 梨山街頭一片凌亂
△ 雨很快就停了
△ 梨山迅速恢復往日景緻
△ 務農維生的菜農
△ 雨後急切巡查田園損失
△ 陡坡上的果園
△ 直接沖刷至道路
△ 阻斷道路
△ 也阻斷救援的契機
△ 這次的雨
△ 總共才下了七個小時
△ 卻造成聯外道路全部中斷
△ 對外隔絕三天之後
△ 才搶通一條聯外道路
△ 梨山地區得以恢復生機
△ 道路卻是柔腸寸斷

△ 梨山除了土石流威脅
△ 更嚴重的地層滑動現象
△ 早在民國79年
△ 就已經發出警訊
△ 政府花費鉅資闢建排水廊道
△ 釋放山區過多地下水
△ 暫時穩定梨山街頭的地層滑動

△ 排水廊道穩定區塊地滑
△ 加油站後方崩塌的民房
△ 仍見證了梨山活躍的地殼滑動

△ 大甲溪穿過梨山
△ 德基水庫攔截全部溪水
△ 溪水停滯流動
△ 形成廣大人工湖
△ 兼具防洪與發電的水庫
△ 阻斷了溪水流動
△ 阻斷上下游生物交流
△ 阻斷生態遷移機會
△ 水庫邊坡大量土石崩塌
△ 嚴重危害壩體安全
△ 不僅減低水庫壽命
△ 也預告生態破壞後的浩劫

△ 台八線的告示牌
△ 昭示台八線的命運
△ 大甲溪水在此截斷
△ 台八甲線也崩塌
△ 台八甲線15公里
△ 變成中橫新里程碑
△ 它標示大自然不凡力量
△ 也記錄人定勝天的荒謬
△ 中橫徹底的崩塌
△ 阻斷過度戕害生態的企圖
△ 大地得以休養生息
△ 還給山林原始樣貌

△ 大甲溪的黃昏美景
△ 蓋不住滿山的瘡痍
△ 徒留曠谷悠情的遺憾
△ 人們咀嚼它的美麗
△ 卻不願正視它的哀愁

片尾字幕

監製 中華電視公司
策劃 撰稿 剪輯 張復欽
HD攝影 張政捷 許中熹 張復欽
美術設計 陳建宏
音樂提供 風潮有聲 金革唱片
製作協力 戴登本 楊溪圳 洪連寶 謝德福

中華電視公司 新聞部紀錄片編組 責任製作
◆Copyright © 2005 IAM6611◆
All Rights Reserved

《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下

一條嗚咽的大河
滿載過度蹂躪的怒火
人們不仁對待在先
大河選擇不義在後
大地反撲力量著實駭人
沖毀了道路
沖毀了家園
也沖毀人與大地之間的共生關係

谷關夏日的清晨
街道冷冷清清
小狗慵懶地逛大街
谷關地名烙印在孤寂的街邊
杳無人跡的街景
恬靜有餘朝氣不足
靜瑟的滄涼氣息
幾乎凝結谷關的空氣

晨光悠悠醒來
輕輕灑向山林
喚起大地蓬勃生氣
溪水緩步漫移
伴隨朝陽足跡
穿透青翠山巒
朝霞將溪水染成金黃
為谷關景緻增添色彩

谷關是中橫景觀起始站
盛產峽谷和溫泉
老天索回祂們的土地
截斷中橫的觀光生機
谷關也成了中橫的終點站
終年崩塌的土石
切斷中橫命脈
切不斷兩地的聯繫
谷關與上谷關的居民
冒險在陡峭山壁穿梭
忙於復建谷關電廠的工人
奮力接駁物資
他們努力逐夢
逐一場不切實際的夢
逐一場不自量力的夢

穿過幽暗的谷關隧道
台電棄土場就坍在路邊
桃芝風災淹沒谷關電廠
台電費時四年光陰
投入人力挖掘土石
堆積如山的電廠棄土
任意棄置大甲溪畔
隨雨水沖刷坍進大甲溪
持續墊高河床
阻斷發電尾水排放

溪谷裡奮力開挖土石
又全數倒進河裡
如此可笑的土石移植工程
如此荒謬的治標工程
如此藐視生態反撲力道
有如以卵擊石 螳臂擋車
也暴露人類蠻幹的可悲心態

921後闢建的明隧道
72水災又把它沖到河裡
河水吞噬建物大樓
有如威尼斯景觀再現
旅館蓋在河裡
只能讓河水穿過
我家門前有小河
我家屋頂有巨石

河上屋竟透著滄桑美感
吊橋支架隨河水擺盪
景物疏離 時空錯置
觀光勝景抵不過氾濫溪水
大河不願配合人類演出
堅持走自己的路
是河道就應該還給大河
時間再久 還是會要回去

平靜怡人的山中溫泉
等著遊人再度鑑賞
等著舊日時光再現

2005年11月
再度拜訪谷關
谷關河道開始疏浚

大規模的開挖工程
重複著與大河爭地的戲碼

卡車載走淤積土石
載不走力拔山河的事實

大地輕輕怒吼
人們日以繼夜挖掘
挖了又坍 坍了又挖
保住了溫泉區的財產
又保住了什麼

建物終於露出水面
明年又是什麼景象
仍舊改變不了復建工程的荒謬

2005/09/01泰利颱風侵襲過後
大甲溪下游松鶴部落
往谷關的道路只通到松鶴
溪水淹沒松鶴的德芙蘭橋
松鶴再度成為孤島

溪水沖毀河邊的建物
野溪任意肆虐部落
溪水找回自己揮灑的舞台
不願與貪婪的人類共享

三個月後
河水完全退去
整治工程展開
孤寂的松鶴
仍舊了無生氣

風中飛舞的競選旗幟
究竟讓部落帶來什麼啟示

早年隨意掩埋的垃圾
曝曬艷陽下
長年釋放毒素進河裡
下游的台中居民
不時分享惡意種下的苦果

大甲溪水至此結束民生用水
下游的灌溉功能才要開始
溪邊的紙漿廠
日夜排放有毒廢水
河谷凝結的白色固體
控訴這一切的暴行
毒水往海浬流
毒害海浬生物
生物鏈的循環
仍舊會將苦果留給人類

斜陽西沉
大甲溪在風中嗚咽




片尾字幕

監製iam6611
策劃 撰稿 剪輯 張復欽
攝影 張政捷 許中熹 張復欽
美術設計 陳建宏 李春生
音樂提供 風潮有聲 金革唱片
製作協力 戴登本 楊溪圳 洪連寶 劉光亮
中華電視公司 新聞部紀錄片編組 責任製作
◆Copyright © 2009 IAM6611◆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