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人與大地的故事-企劃案

記錄‧台灣~人與大地的故事~Taiwanese Imageries
一、節目名稱:記錄‧台灣 ~人與大地的故事~
二、節目類型:純外景紀錄片
三、節目長度:每集48分鐘,每季13集
四、播出時間:每週(四)23:00
五、監製:中華電視公司
六、策劃:iam6611
七、專案執行:張政捷、許中熹、陳慶鍾、iam6611
八、製作單位:新聞部攝影組紀錄片攝製小組
九、製播方式:全部外景,使用HDTV高畫質攝影器材攝製
十、節目主旨:本紀錄片以影像敘述體系為主、旁白敘述為輔的製作模式,深度探索台灣山川大地、生態環境、地理人文、民俗風情、傳統儀式、鄉野耆老傳統藝術遺產、傳統與現代血脈相連的技藝傳承。從社會到科學、藝術到人文、生態浩劫到環境再造等面向,有系統地呈現深度人文涵養的台灣原貌。

本節目將記錄台灣各階層充滿生命活力的人與物,勤奮的人民與土地,過度 開發後的生態浩劫,大地反撲的力量,論述與揭發每個與台灣生存脈動息息相關的議題。

不僅描述大地之美、更要側寫經濟發展軌跡的偏執,並深入探討過度追求科技進步背後,忽視的先進社會奠基工程,從基礎建設、基礎教育、到基礎科學研究的欠缺,逐步削弱台灣的整體競爭力。而人們貪婪的對這塊土地進行無情的掠奪、又不思索呵護、灌溉,演進成大地反撲力量將帶來無法預知的災難!

風災過後帶給沿海陸地的沉痛打擊,震災過後脆弱山巒狂洩而下的大量土石,絕非偶發的預警信號,而是大地積累過多創痛之後的最後悲鳴。上述這些已然發生的悲傷情境,究是難以阻擋的宿命,抑或是未來接續災難的徵兆?本紀錄片嘗試還原台灣山川之壯麗,同時深切呼喚國人共同省思戕害美麗台灣之背後,也一點一滴將台灣的原動力摧殘殆盡。
十一、節目特色:詳細記錄台灣山川大地的生命旅程、變遷與循環,地貌再生 、台灣城市生命、台灣政治生態與環境現況,同時記錄每個認真愛護這塊土地的台灣人。本紀錄片特色將著重於生態保育與人文內涵課題,揚棄浮面式的淺層記錄,深入檢討整體大地生態變遷的嚴肅課題,並且記載每個社會人文關懷面向的議題。

本紀錄片特色不在陳述既有的台灣自然美景,而是要深入檢討這塊美麗大地的表象,正遭受貪婪人民透過不當開發、濫墾濫伐、超限利用、垃圾污染、工業污染等手段,讓美麗山河千瘡百孔、逐漸褪去原有的風華。美麗山川的靈魂脈動,同時也受人民無情的摧殘、荼毒。

另一方面,在這看似滄桑的土地上,也有為數不少執著於辛勤耕耘這塊土地的人民。他們奉獻一己心力、窮畢生之力從事築夢計劃,他們從社會公益、生態領域、藝術創作、古蹟維護、滌淨海底生態、構築希望之光等面向著手,共同堆砌一個理想家園,為社會大眾打造每一處真善美的心靈淨土!他們默默付出青春與血汗,堅守自己理念,從不輕易改變既有計劃,並開創贏得世人仰望的偉大事蹟。他們的情操與事蹟,為這傳統社會價值理念逐漸扭曲變形的年代,注入一股不凡的清流。

本節目主要特色除檢討社會沉疴、弊病外,也有歌詠不凡情操的使命,才能在生存發展與永續經營,經濟建設與社會道義的同步進程中,清楚劃出一道可長可久的依循軌跡,標示芸芸眾生皆能效尤的靈魂標竿。才能呼喚國人重新省思人與大地之間的互敬互信,環境與生態的細心呵護,才能持續累積人們開拓美麗新世界的厚實基礎。

十二、分集概要︰
第1.2集:《大甲溪的美麗與哀愁》,分上、下集播出。河流是大地的生命泉源,台灣擁有高山、大河,孕育無數的生命。然而人們的貪婪,不斷戕害河流的生命,致使台灣大部分河川都發生程度不一病態現象。因此,記錄‧台灣的處女作將為這些大地之母把脈,計劃戮力大規模進行河川生命探索全紀錄。我們擇定大甲溪、濁水溪、二仁溪等幾條台灣較具代表性的河川,觀察並記錄這些河川流域的悲情生命。

我們將從大甲溪的源頭有勝溪、南湖溪、合歡溪、七家灣溪等地區開始探索。從生態的浩劫、人為的墾筏、種植高冷蔬菜等土地過度利用,導致七家灣溪國寶魚復育地嚴重污染,生態環境險惡。一路向下探索大甲溪流域重要的谷關、德基、青山、達觀等水庫及電廠遭遇這些生態浩劫後的毀損狀況。台電修復發電廠的土石堆在大甲溪旁,颱風來又隨雨水崩塌進大甲溪,如此開挖土石再將土石棄置溪邊,任憑雨水侵蝕的荒謬現象,間接導致大甲溪從921之後河床抬高十幾公尺,河水直接穿越谷關溫泉區的建築物,就像是大樓蓋在河裡的奇特景象。去年七二水災後,大甲溪沿線電廠又遭遇土石侵襲,浸泡水中,至今都無法正常運轉。最後檢討921地震後,中橫斷線、封閉,河床抬高,谷關近乎全毀等滿目瘡痍的景象。

這些不盡然全是人為的破壞結果,卻明白昭示人定勝天神話的荒謬,以及不自量力招致的後果。中橫無法修復,大地得以喘息,蓄積孕育大地生命的養分,還給美麗山林原始樣貌。

第3集:本集將推出宜蘭頭城《中元搶孤祭典》專輯,這項神聖祭典已在民間流傳200多年歷史。我們將從歷史、典故、儀式、傳承等面向記載這項祭典。今年的儀式籌備過程恰好碰上泰利颱風,而虔誠的鄉野耆老不畏風雨,合力籌備整個儀式,遵照古老傳承選取竹才、奠基、組孤棧、塗牛油、架孤棧、放水燈、到最後搶孤過程,製作小組經歷五個工作天,從頭至尾完整記錄此一神聖祭典的盛況與精神意涵。熱鬧祭典的背後,隱含人們敬畏天地,不浮誇、凡事量力而行、勤奮堅忍的傲骨精神。

第4集:天空下的孩子—宗教人士為失依孩童創建的樂園《幸夫愛兒園》。達觀法師早年在宜蘭冬山柯仔林鄉間僻靜的土地上,創設一處供人靜心修行佛堂,無意間也收留幾名失依的孩童,提供這些孩童在人生的艱苦旅途中,暫時得以歇息的角落。

爾後,達觀法師為這些遭受社會遺棄的生命,提供遮風避雨的寄養依靠外,也著手推展教育學程計劃。唯有完整落實普及的學校教育,完全融入社會,才能孕育完備的人格特質。讓這些在生命中途偶遇親人的孩童感受家庭的親情溫暖外,教導這些孩童越過生命的缺口,重新找到生命的定位,才不致與社會禮教脫節。
除了學齡前的院童在院內接受基礎教育外,學齡期的孩童則全部融入政府提 供的教育體系。幸夫愛兒園打造十二個家庭,擁有屬於自己家庭的私祕空間與生活環境,每個家庭由八名成員組成,並為每個家庭聘請專業家長,來陪伴這些家庭成員專心學習與成長。園方努力營造自然的成長情境,讓這些孩童可以依附在愛的氛圍中,不必在意外界的眼光,不必憂心外在的風雨,全心接受完備的人格養成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